很多人對保健食品持兩極化看法,喜歡它的人堅信,有吃總比沒吃好,不相信它的人卻認為這都是騙人的。專家認為,食物的確有保健功效,但切勿以偏概全,如果定位是食品,就只能當日常保養,不能當藥吃,有病仍要循正規管道求醫。



疾病潛伏期 助增免疫力


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研究所教授鄭慧文指出,人的健康狀態大致可分為健康期、疾病潛伏期、生病期和健康恢復期。在健康時,除了靠吃食物來填飽肚子,也藉此攝取營養成分;一旦生病了,光靠食物仍不夠,就必須吃藥來去除病原。


至於在疾病潛伏期,如果多攝取能增加免疫力的食物,或許比較不易鑄成大病,或降低疾病的嚴重度;如果在疾病恢復期,多補充特殊的營養品,病情自然會好得快。由此可知,在食品與藥品之間,確實有健康食品存在的必要。


食物中成分 的確有功效


榮欣診所副院長何一成也說,食物中的某些成分的確有其保健功效,例如研究顯示,蔓越莓可減少大腸桿菌附著在泌尿道細胞上,因此可降低泌尿道感染的機會;優酪乳可增加腸道的益生菌,進而可抑制害菌的生長,也有部分研究證實,它能降低過敏症罹患率。另外,具降血脂效果的紅麴,也是近年非常火紅的保健食品。


一次吃三種 吃到臉蠟黃


不過,很多人卻對健康食品有過多期待,一名年輕女性因皮膚愈來愈黃而就醫,問診後才發現她竟然同時吃三種健康食品,且都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,經建議停用後,皮膚顏色才恢復正常。


胡蘿蔔素過量 反易致癌


何一成強調,過量的胡蘿蔔素對身體細胞有毒性,大白鼠的實驗顯示,它反而使得致癌物的作用增強;國外一項大型研究發現,重度吸菸者和石綿工人如果每天服用大量胡蘿蔔素,反而增加肺癌的發生率。同樣的,水溶性維他命C雖然過多會自然排除,卻也可能造成血脂肪氧化導致動脈硬化,還可能導致腎結石。 (詹建富)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安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