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刀房裡,傳統畫面大多是穿著綠色手術服的醫師、護士,圍在手術台周圍,全神貫注地為躺在手術台上病人開刀。
3D遙控 靈感來自達文西
但近年的開攝護腺癌、心臟外科手術房有點不一樣,在病人傷口忙碌進出的,是四支架設在手術台車的機械手臂,一旁一台有如行控中心的手術控制台,主治醫師埋首注視3D畫面,映入眼簾是如同在手術台看到立體組織,雙手使用主控制器給予機械手臂手術指令。
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達文西,一張膾炙人口的「維特魯人」手稿,人體站在正方形和圓形裡張開手臂,被譽為黃金比例;500多年後,醫界發明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系統,替代人手開刀。
第一、二期 可選擇手術
攝護腺癌第一、二期,可選擇傳統開放性手術、腹腔鏡或最新的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;第三期較建議進行放射線治療,加兩年荷爾蒙療法;癌細胞轉移至其他部位的第四期,則建議進行荷爾蒙治療。
切除攝護腺癌組織的傳統開放性手術,泌尿外科醫師已經用它20多年,它開的傷口較大,約10到15公分,問世已有10年的腹腔鏡手術,透過5個小傷口進入切除癌細胞,對手術中出血少、術後疼痛、尿失禁、性功能保留,都較傳統開放性手術佳。
操作精密
2002年在美國問世的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系統,較腹腔鏡更進一步,在小便控制、性功能保留,又優於腹腔鏡。
機械手臂手術提供主刀醫師立體視野,更精確進行器械操作,機械手臂的七個自由度,模擬人的手指靈活度,消除主刀者不必要的顫抖,並操作人手不能觸及的狹小空間和精細手術動作,醫生在縫合膀胱及尿道時,更為順利,有別於傳統開放性手術和腹腔鏡手術。
主開攝護腺 也用於心臟
它的四支手臂,一支負責拿內視鏡;另外兩支隻手臂,配合主刀醫師在主控制器,拿燒灼器、夾子和縫針等;另一支為備用手臂,隨時遞上手術時需要的器械。
機械手臂手術在台灣主要做攝護腺癌手術,有些醫院做心臟冠狀動脈繞道術、心中膈缺損、二尖瓣膜修補術、膀胱切除術和胃繞道手術等,也會用到它。
術後回診 需測PSA指數
做了攝護腺癌手術後,病患都關心癌症能否獲得控制,醫師會建議病患回診抽血驗攝護腺特異抗原(PSA)指數,如指數大於0.2,較可能有復發跡象,或許是癌細胞殘存或潛藏,必要時需回診做放射線或荷爾蒙治療。
(諮詢對象:台灣台中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歐宴泉、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吳勝堂)
留言列表